庄子田园生活的句子

编辑:admin 阅读:- 2024-12-25 17:59:42
庄子田园生活的句子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庄子田园生活的句子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庄子田园生活的句子以及形容农家小院悠闲惬意的诗句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形容农家小院悠闲惬意的诗句
  2. 写一句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句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3. 围绕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介绍一下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One]、形容农家小院悠闲惬意的诗句

关于惬意悠闲的诗句 1.描写惬意悠闲的诗句

〖One〗、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Two〗、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绝句》

〖Three〗、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程颢《春日偶成》

〖Four〗、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Five〗、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

〖Six〗、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Seven〗、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韦庄《菩萨蛮》

〖Eight〗、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王维《终南别业》

〖Nine〗、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Ten〗、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1〖One〗、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村居》

1〖Two〗、女儿采春桑,歌吹当春曲。——佚名《采桑》

1〖Three〗、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1〖Four〗、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雍裕之《农家望晴》

1〖Five〗、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顾况《过山农家》

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3.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5.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6.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7.忙处人多闲处少,闲处光阴几个人知道?独上小楼云杳杳,天涯一点青山小。

8.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0.古木阴中系短蓬,杖黎扶我过桥东。

11.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12.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14.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以赋诗。

田园生活,山水为邻,花鸟相伴。既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亦含“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适。因此,自古以来众多文人雅士便喜寄情山水田园,以此远离现实烦扰的城市生活。

于古代文人而言,他们需要一处安谧闲适之地,以洗净城市喧嚣生活的烦扰,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城市的生活,车辆鸣笛声响彻天际,耳边尽充斥着键盘的敲击声,时间被文件和应酬所填满,哪里才能寻得一处洗涤身心之地。

古诗文网:

〖One〗、淡淡的风携着阳光款款而来,叫醒了叶的安眠。我行走在斑驳的树影里,步伐轻盈。这是一条无人的小径,细碎的野花是唯一热闹的景象,有多久没这么悠闲了。我坐下来,眼里是一抹深邃的幽蓝,那是天空的影子。温润的空气沁人心脾,整个人像是超脱世俗,到了仙境,也许忙乱的生活中也是需要点点悠闲的。坐罢起身,我轻抚身上的尘土,走入那片人声噪杂。

〖Two〗、我喜欢沏一杯淡淡的香茗,赏一段柔曼的乐曲,任思绪穿越喧嚣与繁杂,让午后那和煦的阳光洒满我的全身,此时我整个人已经飞向了静谧。

偶尔停下自己的脚步,生活该是如何的安逸啊!生活只是一杯水,要靠自己慢慢去品味,细细去咀嚼,用心去欣赏,你才能发现,原来,最幸福的生活,就是在那如水的平淡中活出精彩。

〖Three〗、陶渊明的人生是悠闲的,他远离世外的纷争与嘈杂,向往世外桃源平淡的田园生活,自给自足,闲暇之时赋诗几首;月圆之夜,把酒对歌,此等生活乃悠闲之典范。

闭上眼我似乎看到晴朗的日子里孩子们喜欢的卖糖葫芦的小贩哼着小曲儿优哉游哉地走来,似乎听见“青菜萝卜卷心菜”的叫卖声,大人训小孩的声音……只有这里才会有这么多实实在在的生活气息,只要安静地听着,一个人也不会觉得寂寞。

漫步于林荫小道,细细品读着“剪不断,理还乱”的伤愁,蓦地察觉,生活中不仅有阳光,也有悲伤;不仅有春风,也有泪水。

〖Four〗、感谢生活,它让人学会淡然。

远方秋水边的大哲庄子,缓缓饮下一掬生活的冽泉。

生活不紧不慢的步伐带领他看破名与利,超越了生与死;是生活让他入乎心之内,又出乎物之外。

〖Five〗、五颜六色的鲜花,漫山野地开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使得诗人简直不知把视线投向哪里才好,也无从分辨出个高下优劣来,只觉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住了,真是美不胜收,应接不暇呀。

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骑马踏青,与二三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

4.介绍几首表达作者生活惬意悠闲的诗

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九曲棹歌.朱熹)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咏苎萝山.李白)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陆游)

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答李瀚.韦应物)

荼糜香梦怯春寒,翠掩重门燕子闲(题邸间壁.郑会)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暮春即事.叶采)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登山.李涉)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浪花一叶扁舟,睡煞江南烟雨,觉来时满眼青山,抖擞绿蓑归去。

兰烬落,屏上暗红焦,闲梦江南梅熟日。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译文: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

终于亲临庐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烟雨、澎湃潮水,却发现过去的冲动妄念不过如此、并无惊奇,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石径入丹壑,松门闭青苔。闲阶有鸟迹,禅室无人开。

窥窗见白拂,挂壁生尘埃。使我空叹息,欲去仍裴回。

香云徧山起,花雨从天来。已有空乐好,况闻青猿哀。

译文:石径丹壑,松木门紧闭,地上长青苔。闲阶上满是鸟迹,敲敲禅室无人开。从窗户窥见白拂尘,挂在墙壁上生满尘埃。使我空自叹息,想离去又不愿意,犹豫徘徊。

芳香的云彩遍山而起,鲜花如雨从天上飞来。空中传来美妙的天籁,却又听到青猿的哀鸣。很明显,要了绝世事,这个地方最悠哉。

新月上,远烟开。惯随潮水采珠来。

棹穿花过归溪口。沽春酒。小艇缆牵垂岸柳。

译文:新月上来了,弥漫的烟雾散开了,习惯了追赶潮汐去采珠。艇儿穿花过溪而回,买一壶春酒,将小艇系好在垂岸的柳树下。月夜赶潮水,勇斗风浪;穿花而归,沽酒小饮,构成了采珠人的独特生活。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

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

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译文:弯曲的枯松倒挂在悬崖绝壁上,残留的片片晚霞和孤零的野鸭在天上一齐飘飞。四周围是数不尽的青山,一望无际的碧水,西风箫箫,天地间一派浓浓的秋意。静静的夜里皎洁的月影映照着高挂云帆的船儿,载着我行舟在湘江上,恍如置身在画图之中。

志在烟霞慕隐沦,功成归看五湖春。一叶舟中吟复醉,云水。此时方识自由身。

花岛为邻鸥作侣,深处。经年不见市朝人。已得希夷微妙旨,潜喜。荷衣蕙带绝纤尘。

译文:多么仰慕当年的范蠡,他的志向本就在青山绿水、烟雾云霞之中,吴亡越兴,功成名就时隐姓埋名,寄身于太湖的烟波浩渺之中。纵情山水,寄兴风月。云水中驾一叶扁舟,把酒吟诵,其乐融融。此时此刻,才知道自由的可贵,身心两忘是多么的难得。

与繁花似锦的小岛为邻,和自由飞翔的鸥鸟做伴,多年不见那追逐利禄的豪商巨宦,早已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怎不暗自庆选取了这飘飘欲仙的隐居生活。

风雪送余运,无妨时已和。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译文:风雪送走了一年剩余的日子,气温则已经开始融和。门前两边种着梅与柳,一株山楸树好花婆娑。我歌唱你说难得,酒中的惬意何其多!说不上酒中的快乐有多少,那石门山曾聆听过奇妙的歌。

8.描写自然惬意生活的诗句有哪些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罢亚肥。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Two]、写一句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句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One〗、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Two〗、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Three〗、这首诗看内容就是一**满农家生活情调的平和之作。从王安石曾经参与改革这样的经历说起,说明诗人内心定然是壮怀激烈,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不过在经历了人生的波浪之后,回归田园的他开始重新面对内心的平静。

〖Four〗、在他的诗歌当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得到类似王维隐居山间的那份恬淡心态。诗佛王维写出那些经典的诗歌,很多都是因为禅理,来自于他对于佛学的感悟。但是年老隐居江宁的宰相王安石写出这样平静而又诗情画意的诗篇,则基本上来自这一片美丽山水的独特馈赠。

〖Five〗、前两句“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写邻居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是非常的高雅。表面上如此写,但实际上也隐含了王安石本身追求的高洁品格。能与这样的一个邻居为邻,说明王安石和他有着共同的志向追求。

〖Six〗、虽然庭院是一家茅舍,但是由于经常打扫,经常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再看整个院子的布局,花木成畦都收拾得非常规整,显示主人非常勤劳,而且富有诗情画意。

〖Seven〗、前两句写庭院收拾得干净利落,后两句更是突出此地的山水美景。“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正是因为他的邻居有如此高雅的品格,庭院收拾得如此的干净,以至于此地的山水也都动了感情。“一水”将他所栽种的植物绕起来,所谓“护田”;而且青山也能够送青来,所有的景色都能够在庭院当中映入眼帘,表现出了主人爱好山水的情绪。

[Three]、围绕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介绍一下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One〗、陶渊明是我国晋宋之交的一位伟大的诗人、隐者,说他伟大,不仅是因为其诗其文优美绝伦,更他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坎坷的生活经历——出身官宦之家却生活窘迫,向往济世报国却被无情打击,归隐田园却声名远播,也正由此,才成就了陶渊明这个中国文学史上与众不同的“独行侠”。他的一生的后半段是在田园中度过的,而这时也是他的创作的丰收期,这一时期的生活使他确立了隐者的地位并为他赢得了流传千古的诗名。本文就是基于陶渊明这一时期的田园生活,从自然、社会、人生等三个方面,探讨其田园生活中所反映出的哲理内涵。

〖Two〗、[One]、消极避世、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

〖Three〗、道家思想历史悠久,从东周时的老子、庄子算起,到陶渊明所生活的年代,也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在这千年中,道家思想历经各种演变,然而其避世逍遥、清心寡欲的遁世思想却始终没有变。但陶渊明的道家思想,却与以往各家有所不同,并且直接继承了老庄思想,而又有自己的特点。

〖Four〗、(一)厌弃官场及刘宋新朝而归隐

〖Five〗、陶渊明出身官宦之家,尤其是曾祖陶侃的功绩使他从小就有报国济世的思想。如他在《饮酒》诗第十首中,便写道:“在昔曾远游,直到东海隅。”在《拟古九首》第八又写道:“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陶渊明的这些诗都会使我们了解到,他在少年和青年时候决不是抱定将来要做一个隐者的;非但如此,这时的陶渊明甚至比与他同时代的许多年轻人更为壮志满怀,因为首先他出自将门,祖辈的业绩时刻鼓舞着他,在他心中有一种不辱先辈的意识。其次,陶氏世代为官,已经逐渐为其积累了社会基础,和普通的社会青年相比,陶渊明进入仕途的可能显然更大一些。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从小就接受了儒家报国济世思想的熏陶,并且由于从小家贫,只有其母与妹妹相依为命,所以其济世安民的思想就应更为强烈,其《感士不遇赋》里“先师遣训,余岂云坠”体现的最为分明。

〖Six〗、然而这一切优势并没有为陶渊明赢得高官厚禄,显赫的社会地位。社会的腐败与混乱使他得不到出头的机会。淝水之战的胜利,也改变不了东晋衰颓的态势,尽管陶渊明此时只有十九岁,但也能眼睁睁看着朝廷内部的相互倾扎而无法作为。最终晋朝灭亡了然而晋朝的灭亡带给陶渊明的是更多的失落。尽管东晋的腐败带给他的是伤心,是归隐,但在他心里毕竟还是希望晋朝能够振作起来的,因为他的祖辈都是在晋朝做的官,在他心中,晋朝才是当时的正统。然而晋朝却灭亡了,这不能不说是对他的另一次打击,灭晋的是刘裕,而刘裕的实力正是通过其打击另一个篡晋者桓玄而逐渐积累的,对于刘裕借用晋室旗号而又灭晋的这种做法,陶渊明是十分反感的,并为自己曾在刘裕手下做过官而感到耻辱,于是便不再接受刘宋新朝的举荐及馈赠,与刘宋新朝彻底划清了界线。政治上官场上的一系列事件,使得陶渊明“大济于苍生”的抱负成了空,也对当权者彻底丧失了希望,如其在《归去来兮辞》中所说的:“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他最终选取了归隐。

〖Seven〗、陶渊明的隐居,走的自然是道家的道路。但同时,他又不是一个完全的道者。道家的思想讲究清净无为,隐逸避世,是一种终极的人生观,即“逍遥观”:当一个人理性地把自己的存在和一种永恒的、无所不包的整体存在结合在一起,理智地感受到他个人的存在也是一种无限之时,胸襟就会变得宽广起来;在这个高远的确位置上来观察、体味人世,得丧祸福、穷达贫富也就无足萦怀了,世俗的纷扰也就化成心境的宁静。也就是说,把我的存在看成万物无限存在的一种,我与自然为一了,生就是生,死就是死,生死与我无关了,或者说不被我看重了,那这个时候,还能有什么事扰乱我的心境哪?一切也就都平静了。

〖Eight〗、但陶渊明的思想却有些特别,首先,他具有道家思想的基础,即“消极避世、清静无为”,为此,他不接受檀道济等政治人物的馈赠,坚决躬耕于田园。他在《归鸟》诗其二中写道:“翼翼归鸟,载翔载飞。虽不怀游,见林情依。遇云颉颃,相鸣而归。遐路诚悠,性爱无遗。”这首诗以鸟喻人,实际写的就是诗人自己,结尾处写的情爱,在诗人看来,无疑十分值得羡慕,因为这是动物的本能,也就是世间应有的真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回归自然,远离世俗,重获真情的喜悦,颇有些道家逍遥之趣。

〖Nine〗、而在另一方面,陶渊明的“逍遥”又不是绝对的逍遥,前文已经说过,他的归隐就是因为社会及政治的失望而采取的,并不是生来就有志于归隐的。所以在真的归隐了之后,他反倒不时地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注。其《咏贫士》一中便道:“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通过写知音已不存在,而众鸟皆有新托,来比喻朝代已改。诸如此类,说明即便归隐了,他还是关心着国事,可以说是一种思想矛盾。这种矛盾,在他临死前几年,表现得更加明显。如最为著名的《读山海经》之十:“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歌颂了精卫与刑天没有成功,依然奋斗不止的进取精神。虽然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他多次出仕均以失败告终,但实现壮志的思想却永未泯灭。基于此,他虽然隐于田园,却仍然关心着国计民生,出世的心,与入世的心同时存在,使他的思想迥然有别于其他的道家思想流派。

〖Ten〗、前文已经谈到,在陶渊明的身上,出世与入世的思想并存,那么在归隐的时候,面对着山川花草,面对着大自然,他自然是喜爱的,也就以更多的诗文去歌咏、描写它。本来,在人们的思维中,自然就是相对于社会而存在的,当人们与社会产生某种矛盾时,他们自然便转到大自然中去,去那里寻求自己的精神寄托。陶渊明当然也不例外,但他更多是从欣赏与感受的角度去看待大自然的,这个自然,既包括山光水色,又含着农家田园,甚至还包括着农民的感情,这种对自然的体会,的确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真切的体验。

1〖One〗、陶渊明从彭泽令任上辞官之后,第二年便在上京定居下来,据明.桑乔《庐山纪事》的描绘,诗人住在这里是最悠闲不过了,远可眺望湖光风景,近可与乡邻野老相与而乐,尤其

1〖Two〗、陶渊明的宅舍周围,一片葱绿浓荫,宅院清幽静雅,甬路、石阶都十分古朴,整体气氛恬静自然。陶渊明在这里定居之后,俨然是一个山野村夫了。他的《归田园居》其一详细地描绘了他居住的环境:“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通过这样的描写,不难想象,这里是一个世外之人居住的地方,而同时,这样绘声绘色的描写,也点明了诗人对这个住所的喜爱。

1〖Three〗、此外还有《和郭主簿二首》其二云:“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通过对奇峰、丛菊、青松等的描写表现了对庐山壮丽景色的赞叹。而最妙的还应属《饮酒二十首》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不但描写了南山的景色,表达他的喜爱,更为主要的,是诗中传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情绪,使人读罢不禁爱不释手,以为诗人与景色已浑然一体了,从而更加体现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1〖Four〗、另外陶渊明还有《移居》二首,其一中有云:“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其二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则表现了他与田父野老的相知及友谊,作为一个农民,与乡邻的谈天说地自然是亲热的,这就使他的心境更淡泊,更畅然,因而也就成了他喜爱田园生活的另一方面重要原因。

1〖Five〗、陶渊明对田园、对自然的喜爱是自不必说的,而难能可贵的,是陶渊明于对自然景物田园生活的喜爱中,表达了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点,即认为人及物并非是某个神所创造的。这一点几乎在他所有的田园诗中都可以感觉到,如上一首《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几句诗显然传达了一种难以言传的感受,即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同时又有一种悠游山水的怡然自得的乐趣。而这也反映了他所写的山川美景的一种与之互动的灵性,但这种灵性却并非是什么山神、水伯之类神所创造,所掌握,而仅仅是诗人应之于心而形之于笔的一种与自然合而为一的感受,这种感受,今天我们读来,仍能感受得到。对于这种自然观点的阐释最负盛名的恐怕要首推陶渊明的《形影神》三首了。如其第一首《形赠影》中有“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一句话就否定了神仙迷信之说,鲜明地体现了他的无神论思想,而“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一句则典型地反映了自然万物的生长规律,这里面没有涉及到神明,也没有涉及到方术。这组诗基本上坚持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元气自然”论观点,即认为包括人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自然气化生成的,而不是由某个神所创造的,这样一来,就把人和其他的万物拉回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把人降格而使之与他物处于平等的地位,说出人与其他事物一样都是由自然生成的,这样说来也就无所谓贤智愚鲁,也无所谓喜怒哀乐,随心所欲而任听自然命运的摆布。这说明这陶渊明有着浓重的道家思想,但他把人与万物等同,而非由神造这一点,却集中反映了陶渊明批评佛道迷信的无神论思想。如其《神释》中写到:“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此?彭祖受永年,欲留不得住。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这种顺应自然,委命于自然,与自然而为一的观点,无愧乎陈寅恪所定义的“新自然说”。

1〖Six〗、陶渊明的一生可以说都没有逃出社会生活的范畴,一开始怀揣着“大济苍生”的抱负入世,到处碰壁而灰心失望转而隐居,而隐居之后各种政治事件仍然传乎其耳,入乎其目,直至临死前还留下了“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句子,表现了在他的心中还是壮志未酬的,可以说其一生都与整个社会息息相关。

1〖Seven〗、前文已论述过,陶渊明从小就怀着一颗济世之心,而且又是官宦后代的背景,所以他入仕途应该是相对轻松一些的。但当他兴冲冲地进入官场之后,才发现这官场内部是如此混乱、黑暗,如其在《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中有一句“弱冠逢世阻”,说明其刚入官场便感觉到了世态炎凉。正是在这种混乱的社会中,陶渊明想扭转乾坤,却无人给他施展的机会;居于小位,又无法施展其抱负,反而处处受官场倾轧。如其在《感士不遇赋》序中写道:“自真风造逝,大伪斯兴,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怀正志道之士,或潜玉于当年;洁已清操之人,或没世以徒勤。”正其如此,他对世事充满了愤恨。

1〖Eight〗、由于对现时社会的失望、愤恨,陶渊明最终选取了归隐,但同时,他还是对社会表示关注的,只不过他于归隐后所看到的社会状况仍然是战乱,民不聊生。如此一来,更加重了他对社会的这种失望与愤恨,但他本身又是一个有抱负有志向的人,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把自己的一腔心愿,寄托到笔下,描绘出一幅怡然美丽的桃花源而自得其乐。这里面饱含着他的希望,也充满着他对社会的理想,可以说是他的一篇《理想国》。

1〖Nine〗、这里面,先说捕鱼人“沿溪行,忘路之远近。”而又“忽逢桃花林”,穿过林后,“便得一山”。从山上的小口进入之后,“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这一大段文字所写的都是捕鱼人寻找桃花源的路途,这路途极为复杂,难寻,而捕鱼人又是“误入”,这样说来,常人是到不了这里的,也就真的是作者一种憧憬了。而后描写桃花源人的生产生活,尽善尽美,甚是使人赞叹、羡慕,这里,寄托着陶渊明的终极理想:即不与人通,而又怡然自乐,自给自足,一幅完全的上古社会小康欢乐图画。这样的一个生产社会,自然不仅是陶渊明的想法,也是广大农民的意愿,因为此时的陶渊明自己就是一个十足的农民,在这战乱频仍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寄托,也就自然流露出作为一个农民的想法了,正如李锦全先生所说:“他设计出一个政治上不存在压迫,经济上没有剥削,人人劳动,个个平等,这样一个充满人间生活气息的乐土,正是体现了陶潜理想中的人与人的关系。也是他以平民心态和纯真感情来处理人生,并在思想升华方面的表现。”『1』

20、魏晋玄学是一门思辨较强的哲学,它讨论的对象大多是抽象的理论问题,而这一时期的谈玄也对中国传统哲学范畴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魏晋玄学同时又正是继两汉经学而起,对破除经学原来繁琐和拘守的学风,在学术研究方面也起到一定的解放思想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谈玄之人大多位高权重,颇受世人效仿,于是谈玄也很快成为众人借以登上仕途的工具,很少有人真正去研究,因而形成空谈。这无疑是祸国殃民的,而由老庄的放达不羁的思想衍化变形的诸如任性纵情、亵黩名教,则对社会风气起了很大的败坏作用。而社会上的这种谈玄风气,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陶渊明,于是在他的作品里也就包含了大量的谈玄思辨的成分。

2〖One〗、还拿他的《饮酒》其五做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头四句即通过简单的几句话写出了一组矛盾,在人世间居住却无车马的喧闹,而原因即在于心地的宁静、平和,字数不多却已有了谈玄的成分,而最后两句则直接提到了老庄之玄。《庄子.齐物论》说:“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在《外物》篇中又说:“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点明山川美景蕴涵着自然和人生的真谛,只要感受到就可以了,又何必多费口舌去辩明呢?这种思辨的思想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文中,也体现在了他的日常生活中。由于诗人归隐,笃学老庄,耕作闲居,悠游山水,这种与自然合而为一的生活态度本身也含有思辨的哲学色彩:既然感受到了,那就继续感受下去,因而也就无须多费口笔去辩明、记载了。

2〖Two〗、陶渊明田园诗文留给我们的一个最新鲜的特征是淡泊自然,对名利看得很轻。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今人学习的。对名利的追求固然可以改变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条件,但过分追求名利,则非且名利没有,反而可能伤身。所以对于对于名利问题我们大可以放手任之来与不来,保持一种放达的心情,要有达观的人生观,和一种良好的心态。如其〈〈饮酒〉〉其一:“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宁似车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觞酒,日夕观相持。”这首诗论兴衰荣辱都是无定时的,也就不要去理会这些,应该迎合天意造化,顺其兴替,最后以酒做结。这样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自然是有着道家思想在其中的,但也的确说明了陶渊明这种放达的心情。又如:《戊申岁六月中遇火》中有:“既已不遇兹,且遂灌我园”如果这句尚有愤世嫉俗之意的话,那〈〈和刘柴桑〉〉中:“栖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耕织称其用,过此矣所须?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则是完全的放达心情了。

2〖Three〗、与此同时,我们又不要完全的游离于社会之外,努力的工作,积极的面对生活仍是我们的首选。陶渊明从少年时便有“大济苍生”的抱负,尽管生不逢时,最终选取了归隐,但他对社会的关注之心却从未减弱过,那么对于处在当世欣欣向荣的改革大潮中的我们,更要乐观地投入到工作中了。只不过在工作的同时,不要过分背负上压力的重担,要学会在工作的同时享受工作本身带来的快乐,自己开心,有益社会。(二)对“美”的态度

2〖Four〗、“生活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只是专注于忙碌的工作,而并没有留意身边的环境、细节,有很多也恰恰是我们没有发现的美。这一点上,陶渊明为我们做了范例,他在〈〈归园田居〉〉其三中写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星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沾衣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首诗描写的是种豆南山下的情景。诗人从早到晚在地里锄草,辛苦劳动,只是希望丰收不是空想。写的是农事,但全诗所刻画的情景却如绘如摹,如在近来,给人以美的感受。通过这种感受,我们也能知道,陶渊明对这种农事生活既是耕作,又是享受,否则他不会这么舒心地去描绘,譬如“带月”二字,既是他辛苦耕作的体现,同时与月同归,也可看出他在享受,一个“带”典型地说明了他的这种喜悦。

2〖Five〗、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感受到,美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能够保持心情的淡泊宁静,去细心品位一下周围的环境,总会能发现美,又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莫不如此。

2〖Six〗、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是无奈的,同时又是他所向往的,这样就造成了他的这种田园生活所反映的哲理的多重性,进而也就对他的田园生活产生了不同的分析。本文所采取的从自然、从社会、从人生三个角度去探索或许还不够全面,但这也正反映了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反映的哲理内涵的确是值得人们深入挖掘的,这或许也是陶渊明除其诗文外留给我们的又一宝贵财富。

好了,关于庄子田园生活的句子和形容农家小院悠闲惬意的诗句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本文 网红语录短句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www.77788826.com/0hvq6SW3YZBB.html

标签: 庄子 句子 田园
上一篇: 广阔生活空间的句子 下一篇: 广东人的生活句子
声明

1.本站所有内容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2.本站内容仅做参考,用户应自行判断内容之真实性。切勿撰写粗言秽语、毁谤、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击的言论,敬请自律。